乐观向上的戴恩泽,年仅20岁的他,向素未谋面的15岁花季少女伸出生命的“橄榄枝”。
副校长徐小立专程赶往长沙,向戴恩泽转达党委书记李明、校长卢先明和全校师生的慰问。
12月13日下午,随着造血干细胞悬液从戴恩泽身体里缓缓抽出,一场生命接力随即展开。在医护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造血干细胞立即被送走,使得另一个生命得以延续。
戴恩泽,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学生,年仅20岁的他,因为两年前的一次献血,与素未谋面的15岁少女“心手相牵”。
2016年10月,在教学楼外的献血车上,刚刚年满18岁的戴恩泽第一次献血,“上了大学,我也算是成年了,应该学会奉献,所以就决定去献血”。
他决定在18岁成人礼上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他主动报名成为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志愿者。没有想到的是,从那天开始,一颗希望的种子悄无声息地播种下来,最后换来了跨越千里的生命奇迹。
“恩泽是我的名字,感恩怀德、仁慈润泽是我对自己名字的理解”。一年后,大二的戴恩泽再一次无偿献血,继续奉献爱心,回馈社会。
2018年4月,希望的种子在春雨滋润中偷偷发芽了,戴恩泽接到了岳阳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当时学业任务紧迫,捐赠配型通过后,接到捐赠采集通知时已临近期末,但是他告诉自己“学业可以赶,生命不能等”。原本挑食的他,为了使自己的身体达到捐献标准,从4月份得知配型成功后,连续8个月坚持味同嚼蜡的营养饮食,提升身体素质,为希望的种子播撒阳光,为不辜负素不相识的另一个她咬牙坚持。
戴恩泽性格内向腼腆,觉得捐献只是他符合了帮助的条件,并没有什么值得宣传的,除了父母,他没有告诉其他任何人。直到捐献前,得知捐献手术需要20天住院及恢复的时间,才不得不向班主任阐明实情。“休息几天后,如果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就要尽早赶回学校。”戴恩泽表示,自己要与同学完成学院视听传达工作坊学业作品,他不愿因为个人身体原因拖累了整个团队进程。
捐献骨髓是戴恩泽众多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作为学校新闻学院北辰志愿者团队的一员,他利用课余时间前往岳阳乾明寺小学为留守的渔民子弟做义务家教;在岳阳市步行街,帮助与父母走散的小女孩找到家人;在班集体活动和专业考察的过程中,主动帮助老师同学搬运行李和专业设备,是老师同学心目中最美的“小泽”。
13日下午,副校长徐小立率领党委学工部和新闻传播学院负责人赶到长沙,看望刚刚接受干细胞采集手术后的戴恩泽,并向他转达了党委书记李明、校长卢先明的慰问。慰问信里说,从戴恩泽身上,看到了青年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感受到了至善穷理的校训精神在莘莘学子中的传承,你是五大联赛下注·(中国)官方网站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值得大家学习。
在湘雅附三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戴恩泽一边接受干细胞采集,一边接受学校短暂的慰问。徐小立向戴恩泽颁发了“校长奖学金”,新闻学院送上了学院和全体党员的慰问金。面对这一荣誉,戴恩泽平静地表示,能够在关键时候为社会做出贡献,不足挂齿。他现场将5000元“校长奖学金”和学院4500元慰问金转交红十字会负责人,要求捐给需要救助的贫困儿童。
据了解,戴恩泽是学校在校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11人。近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华骨髓库全国联网后配型成功第一人陈欣、中华骨髓库跨国捐赠第一人郝晴晴、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放弃研究生复试的吉凯等优秀个人,10月,学校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授予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荣誉称号。
“我的骨髓可以传递爱的希望,汇聚更多爱的力量。”戴恩泽说。(撰文/田夏 李罗娜 责编/司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