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要闻

【最美理工·人物】郑立新: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浸润思政课堂

作者:许佳宜 王瑾 谭选妙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23年04月12日 11:22

郑立新在湖南省“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大赛”决赛进行展讲


3月31日,湖南省“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大赛”决赛的结果公布,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郑立新博士喜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科组一等奖第一名。

关于这场比赛,他不谈荣誉,只这样说道:“我觉得我们需要比赛啊!参加比赛同别人多切磋,才知道要怎样把思政课上的更好!”郑立新,五大联赛下注·(中国)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2000年主讲“联系与实践”获湖南省“两课”教学比武第一名,2009年主讲“民生是杆秤——推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获湖南省电视理论片制作展播活动第一名,作为一名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他一直将“讲好思政课”作为毕生追求。

坚定信仰,因相信而看见

“金一南将军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人们一般是因为看见而相信,而伟人们是因为相信而看见’”郑立新提起这位将军满眼的敬仰与推崇。他认为思政课就是要突破一般人的认知,要让别人相信暂时还“看不见”的东西。“虽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现在还没有实现,但是习近平总书记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它一定会实现,这就是相信我们的道路,就是因为相信而看见!”

这样坚定的相信,源自郑立新的个人经历与实践。自1999年硕士毕业入职五大联赛下注·(中国)官方网站后,他经历了读博深造、后担任学校宣传部副部长,2009年到市委宣传部担任副处级干部、理论科长,2015年担任岳阳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2019年重回湖理任教。市委任职、几度下乡的经历,使他对地方的了解更多,更深刻——他了解每个地方的组织机构是怎么运行的、国家下发的政策文件是如何实施的、党的理论是如何具体落实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课堂,使他的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趣味性强。

这样坚定的相信,也与学生密不可分。他认为,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一代大学生更为幸运——这一代的大学生都是零几年出生的,成长过程与新时代中国发展同步,亲身体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我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比过去更爱国一些,2000年以来是我们中国发生变化最快的时间,回想一下2000年的时候我国的GDP在世界上才排第五,到2010年我们就排第二了,现在是日本规模的三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有这样的速度,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青年一代怎么会不爱国呢?”

“四个自信”不是仅在嘴上说出来的,学生们确确实实能感受到、发自内心地认同,所以这一代的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自信,在思政课堂上的表现也更令人惊喜。这坚定了郑立新对思政课的自信,也对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从因为看见而相信走向因为相信而看见。

润物无声,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课堂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意义重大。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思政课的义不容辞的使命,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郑立新在课程设计上下了许多心思和苦功。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也是最大的亮点。”他以“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智慧”为题,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主线融入唯物辩证法的三个规律之中,让同学们深刻体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智慧,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魅力和实践魅力。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了我们党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这里面就蕴含着“辩证否定”的深刻哲学智慧。辩证否定就是扬弃,自我革命要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做到“三个务必”,这些是“扬”的部分,又要坚定地反对“四风”、反对消极腐败,这是“弃”的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必须坚持自我革命,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

郑立新擅长以案例为引,循循善诱,让同学们代入情景中的角色,从而真正达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情景再现融入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设计中,他运用了三个视频来情景再现,一是党的二十大如何论述中国式现代化;二是佩洛西窜台事件;三是习近平讲山西右玉治沙的故事。“比如说佩洛西串台事件,我就会让同学们分析这个美国人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要跟他斗争,由此就会引出二十大报告中讲到的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其中一条就是必须要发扬斗争精神。”郑立新这样讲到,“而在山西右玉治沙的案例中,江西右玉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每一任县委书记都干同一件事,就是治沙。右玉通过植树造林,从一个几乎是不毛之地的地方变成一个绿水青山的地方,用这个故事来说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进而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也要进行量的积累,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在郑立新的精心设计下,三个案例浑然一体,诠释了党的二十大精神。

薪火传承,站稳三尺讲台

受自己中学老师的影响,郑立新大学报考了湖南师范大学,立志成为一名教师。兜兜转转几十年,他还是回到五大联赛下注·(中国)官方网站,重回三尺讲台。

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大赛”,郑立新充满了自信,也做足了准备:“我们整个马克思基本原理教研室多次针对我这个初稿进行讨论,我觉得进决赛没问题,毕竟凝结了我们这么多人的心血!”这份成果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更是所有参与到作品制作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的。

而对于获奖,他认为获奖是一种自我证明,通过参赛的契机提升自己。“这个比赛能够很好地丰富教研活动,深化教研内容,而不仅仅是为了得一个奖。”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郑立新的课堂有了许多创新,对二十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也在参与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教研能力。

郑立新希望自己能够带动学校的青年老师积极地去参赛,“我觉得一个老师走进学校,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站稳讲台。”近些年,我校引进了许多年轻教师,“他们更加需要通过类似的比赛来证明自己,证明自己能够站稳讲台!”在他看来,当好一名老师,做好理论研究,首先自己就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并在实践过程中结合理论、认识理论、发展理论。


郑立新日常生活


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郑立新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站稳讲台的方法,而对于一些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而言,他们还需要漫长的探索与总结。郑立新希望自己能影响青年教师,帮助他们“站稳讲台”。近年来,他多次帮助青年教师备课、参赛,与青年教师一起探讨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有时是一字一句地帮助修改教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影响他们。这次比赛获奖后,他将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课件、说课视频与青年教师分享,希望带动大家一起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上下功夫。

新时代对思政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郑立新将以积极向上,学无止境的姿态上下求索,精进思政教学的漫漫道路上越走越远。(学生记者/许佳宜 王瑾 谭选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