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屏幕另一端的评委徐徐报出谭实决赛分数时,那一刻,她悬着许久的心方才落下。“听到分数的那一刻还是挺惊喜的,评委们肯定了我的教学设计。”她的双眸宛如刚恢复平静的微漾湖面,温柔而有力。
从今年四月份起,谭实在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上一路披荆斩棘,从校赛到省赛,最后突出重围,一举夺得2022年高等学校(本科)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全国交流活动中英语专业组特等奖的第一名。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她用坚实脚步丈量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深度,用双语诠释育人温情与责任。
琢磨
如何选定最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材料?如何从中挖掘思政元素并与文本融合?如何使自己的案例展示脱颖而出?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的“老兵”,谭实一边探索一边成长。
一个一个探讨,一点一点挖掘,你一言我一语,会议室里,外语学院教学竞赛团队的老师们正聊得火热。 “对于选题,一开始我会有点纠结,好在我们外语学院有专门负责教学竞赛指导的团队,我们会一起进行讨论。”谈起最初的日子,谭实笑意盈盈。一群人、一团火、一条心,暗夜独行的路便也燃起点点星光。
“我觉得这个选题可行,跟课程思政很契合”“我也觉得可以”突现的灵感令在座的老师们拍案叫好,反反复复斟酌的选题也终于有了方向。整理好思绪,谭实伸了伸腰望向窗外,惊觉天空放晴,纠结与徘徊的心境好似照进了一束光,多了些坚定。
看不到光,却也渴望像常人一样拾起书香墨气,路易·布莱叶年幼时因一场意外变成盲人,身体的残疾阻挡不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偶然接触到字母电码的他通过简化制作,于1824年创造出六点盲文,如今布莱叶盲文已应用于全世界几乎每一种语言。
国赛中,谭实以“什么促成了布莱叶的伟大”为课程思政主线,梳理了文章中所描述的他如何克服种种挫折与挑战,布莱叶最终凭借着对知识永不言弃的渴求,发明了盲文,让存在视觉障碍的人们也能像普通人一样通过阅读终身获益。
“这不仅仅体现了一位发明家的才能,更是造福人类的使命感,因为他竭尽所能为其他盲人创造了通往学习之路的机会。”在挖掘思政元素时,谭实也不忘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形成价值认识。将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并贯穿于语言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促使学生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力量,成为有温度的人,是她期待看到的,也是课程思政教学的终极目的。
坚持
跨过选题的纠结,回望备赛之旅,也绝非坦途。“八月份,仍在马不停蹄的磨课阶段,但我被检查出已有身孕。那之后,我整个人都陷入焦虑之中,担心自己的状态会影响接下来的比赛。”前期的孕吐反应折腾着谭实的身体,当她提及此次战线极长的比赛,怀孕备赛仍是需要克服的最大难关。
与此同时,谭实还身兼《综合英语》两个课程班的教学任务,繁重的任务让她喘不过气来,经常在书房一待就是一整天。备赛、备课,当疲惫与困意袭来,她只是短暂休憩便又继续投入工作。
“放松心态,调整状态。”是谭实给自己树立的心理暗示。“我还可以再坚持一下。”深知晋级不易的她向学院申请以线上的方式参与磨课,既保证磨课的效果,又能够兼顾身体状况。身体的不适、情绪的波动、备赛的艰辛如潮水般涌来,除了心态的调整,也少不了家人的支持。
谭实全力备战,冲锋在前,家人便做她坚强的后盾,驻守后方。她抛开繁忙琐事,只要空出时间便反复打磨教案,精益求精。观摩近两年国赛优秀选手的视频、琢磨自身的教学设计、听取并参与课程思政的培训和讲座,大量的输入与输出成为谭实在备赛日子中不断垒起的砖。“五月份全学科的课程思政会议讲座及七月份的外语课程思政工作坊研修班,对我的备赛思路有很大的帮助。”在交流与研究中,谭实努力汲取着优秀选手的经验,积累尽可能多的素材。
除此之外,在外语学院组建的以湛朝虎博士、余东涛教授为主要成员的课程思政专家团队的协助下,谭实的课程案例作品一遍遍被打磨、优化。“以前作为青年教师,每次磨课都像是一次大型的‘公开处刑’。有时候自己花尽心思做出来的东西,却被专家团队的老师们指出来一大堆问题或漏洞,说实话,对我的自信心是会有比较大的打击。”谭实如是调侃着自己“笨拙”的成长过程。从他人的眼里看到自己的不足,她将磨课作为跳板,逐级攀升。
整个团队成员一起无数次的磨课试课,教学设计方案的不断修改更新,谭实的笔记本电脑里塞满了大大小小、上千个备赛讲稿文件。诚如她所言——“我已慢慢磨砺成长为一名‘老兵’”。她抱着学习的心态听取意见并且改进,始终带着笑意,舒展自己永不妥协于困难的昂扬斗志。
八个月做着同一件事,谭实说得最多的,还是“坚持”二字。由于赛程的设置,校赛、省赛、国赛各有不同,每晋级一轮,便意味着参赛案例的更迭。
“从头再来”,无数个日夜的长灯亮起,她总与星星为伴。结束一天的工作已然是凌晨两点,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量白天磨课时出现的问题,在困倦中陷入梦乡。以时间为颜料,谭实绘就成功的底色,伴以长足的坚持,她将终点的画卷徐徐展开。
滋润
“外语教学天然自带思政,课程思政教学是教学达成路径中一以贯之的思路,我们外语教师身处其中,不仅培养学生们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思辨能力,更多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引导学生形成正向的价值观。”谭实坦言自己对课程思政大赛的认知,并以此为切口,从自身理解出发去寻找外语课程思政新的可能性。
日常课堂上,轻松自由的氛围与畅所欲言的表达构成谭实的教学风格。温柔且富含激情的语调,始终带着淡淡笑意的亲和感,谭实在一颦一笑间将英美文化徐徐吐露,在文化背后挖掘可探讨的思辨问题,恰如其分的几个问句将每节课的重点推向深层。
“谭实老师上课的形式是多元化的,她会让我们做英文自我介绍、打辩论赛、做新闻展示等等,课堂十分轻松有趣。”外语学院19级学生王若彤回忆道。谭实从不满足于在教材上浅尝辄止,而是将自身所了解和积累的鲜活素材一一引入课堂,在她的课上,不止有百年前经典的英国戏剧,更有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引发中国青年对于国际环境的思考。
课程思政始终是谭实课堂不可缺少的元素。“将课程思政和语言教学自然融合,而不是喊政治口号,于潜移默化中育人才是关键。”谭实阐明其教学路径,在课程设计中将思政理念体现在每节课当中,让学生们收获的不只是干瘪的文字材料,更是有温度的思考,播种下向阳的种子。
提一盏灯,汇一束光,盲人的世界里因布莱叶的出现而有了光亮。那个曾在课程思政路上“蹒跚学步”的谭实,终在日复一日中追随光,成为光。“雕琢教案也是雕琢自己,收获成长比收获奖项更值得。”谭实感叹道。
大赛虽落下帷幕,但在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道路上,谭实却越走越坚定。她如傲雪寒梅在教研相长的路上拼命绽放,暗香疏影,于无声处,新的生机在悄然生长。(学生记者/叶红艳 王棨 孙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