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辉煌十三五】马克思主义学院:铸魂育人写新篇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1年04月12日 08:58


“十三五”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校“创大申博”为契机,乘势搭建“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五大联赛下注·(中国)官方网站基地”“岳阳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基层实践创新研究中心”“湘鄂赣边红色文化研究所”三个科研平台,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经过五年的锐意发展,科研学科跃上新台阶,思政育人形成新特色。


科研学科跃上新台阶

5年来,学科方向明确,科研工作成绩突出。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凝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四个优势学科发展方向,形成了结构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科研工作成效显著。2016年-2020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共主持国家级项目9项,主要包括:卢先明主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研究》、李明主持的《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李大健主持的《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路径研究》、彭柏林主持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伦理研究》、鲁涛主持的《李达史学思想研究》等;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级项目5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CSSCI或CSSCD源刊23篇;出版专著6部,其中李大健教授的著作《多维审视与理性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科研进校经费近400万。人均项目数、C刊数、经费数均位居全校文科学院前列,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学院体量小能量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成绩高峰迭起,这是学院教师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与学界进行学术交流、互鉴的结果。

5年来,学院共主办近10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主要有:湖南省原理课教学研究会年会(2016);湘鄂赣边红色文化论坛(2016);全国首届湘北抗战学术研讨会(2017);全国首届南湖思政论坛(2018);湖南省纲要课教学研究会年会(2018);湖南省伦理学会学术年会(2020);湖南省高校“概论课”教学年会(2020)。

学术需要交流,你来我往,越走越亲。5年来,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学者冯刚、汪信砚、李佑新、陈金龙来学院讲学10余次。学院教师也大胆走出去,在国内外高端学术会议上做了多场学术报告。主要有:喻义东在第八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上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原则研究》的报告(2016,厦门);李大健在第九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上作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观研究》的报告(2018,北京);高其荣在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第十四次研讨会上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报告。(2018,河南南阳);金春枝在第26次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上作《赛博空间里大学生网络语言素养的培育研究》的报告(2019,韩国首尔)。

全国首届南湖思政论坛(2018)在我校举办


5年来,办学层次提升,学院影响明显增强。2020年成功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性的突破。2009年成为湖南省“纲要课”理事单位,2017年成为副会长单位;2020年当选为湖南省“概论课”副会长单位。2020年我院被评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先进单位,高其荣同志为省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并获评2020年度先进个人。

我校被评为2020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先进单位


5年来,学科改革深入,学科特色逐步凸显。该院现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五门本科课程。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校级精品课程或重点课程。2019年陈素红副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2020年吴军博士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获批普通高校省级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有新探索,初步实现多元实践育人的模式。通过打通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并借助新媒体手段和线上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了方式多元、手段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马院“概论”“原理”“基础”“纲要”等四门理论课程全部实行专题化教学,“形势与政策”课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四个教研室分别举行“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师生研讨会”,并进宿舍、下食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有效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成效。5年来,学院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活动,并获得省级特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的优异成绩。

我校学生在湖南省第五届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中获得特等奖


5年来,师资队伍优化,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院现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从2016年的24人增加到现在的3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12人,博士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7%,高级职称人数占59.38%。杜艳艳入选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高其荣、鲁涛入选岳阳市优秀社科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经学校认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达到5人。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鲁涛);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卢先明、李大健)、二等奖1项(李大健、喻义东、刘红英);湖南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李大健)、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鲁涛);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湖南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湖南省课堂教学比武三等奖等奖1项;教师每学期学生课堂教学评价优良率100%。


思政育人形成新特色

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狠抓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思政课育人形成新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思政育人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集体备课,发掘地方党史课程资源


一是红色文化育人成效显著。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把岳阳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始终。构建了“时代主题引导,红色文化融入”的专题化教学模式,把“红色文化”精神传承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岳阳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好比是“酵母”,让我们的思政课既“形状饱满”,又“鲜美可口”。为了给思政课“酵母”提纯,该院成立了湘鄂赣边红色文化研究所,组织编写《湘鄂赣边红色文化名录》《湘北抗战史稿》等著作,举办“博士论坛”和“红色文化论坛”等方式,强化师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学习和研究,将地方党史(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中,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课程体验。《湖南日报》以《五大联赛下注·(中国)官方网站发掘地方党史课程资源,让思政课“形状饱满”“鲜美可口”》为题报道我校地方党史进思政课堂情况。

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李大健教授送理论进604寝室


二是新思想“三进”工作有序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该院教师辛勤工作下,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马院立即以此为契机,召开专门院务会议,探讨将这一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李大健教授主持的项目《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获得教育部思政司委托项目,2019年3月18日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时间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落地落实:融入课堂教学,细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点;召开“新思想”融入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术会议;将“新思想”理念融入实践教学环节,结合教学科研心得,走入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学生宿舍宣讲 、进行专题性讲座;编写“新思想”融入政治理论的教学案例。


社会服务谱写新篇章

5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社会服务工作富有成效。

开展横向课题合作。与岳阳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横向合作项目,助推岳阳市乡村振兴;与岳阳县人民政府进行横向合作,开展湘北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与岳阳市政协签订横向合作项目,探求人民政协理论与基层实践创新。

湘北抗战历史文化项目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2016年第40期报道“五大联赛下注·(中国)官方网站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宣传贯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郑立新的调查报告《关于长沙岳阳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对策研究》被岳阳市委书记、市长和长沙市长批示,并被长沙、岳阳两市发改委采用。刘红英的咨询报告《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与实践》被列为湖南省党员教育培训参考成果;被岳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及岳阳市委讲师团采纳作为宣讲依据。喻义东的咨询报告《惩治民族恐怖主义犯罪刑事政策与民族地方社会稳定关系问题研究报告》2016年3月20日被岳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及岳阳市委讲师团采纳,作为宣讲、教育及决策咨询依据。张军的研究报告《关于岳阳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报告》被列为2019年岳阳市政协重点提案。